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农业领域内,农业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让生产管理的农技人员随时随地了解到作物生长环境的真实数据,从而实现精准种植,达到增产、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那么,什么是环境监测?农业环境监测技术又包含哪些呢?
一、什么是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指间断或连续地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过程。其监测的目的就是为了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按照监测对象,环境监测分为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两种。
环境监测的对象: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
环境监测的过程分为:接受任务、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环节。
二、农业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
在农业生产中,农业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其实也是很广泛的,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对环境数据的采集,然后管理人员可以在现场或云端平台上实时监测温度、土壤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等各种指标,根据这些指标才能做出通风、灌溉等决策。农业环境监测技术在农业种养殖中的应用一般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不同的场景。
1、室内的农业场景中
种植业以常规的温室大棚、薄膜大棚、冬暖大棚和高端的玻璃温室,以及蘑菇、香菇、杏鲍菇等真菌类种植的保温板房为主;养殖业则以水产养殖的淡水鱼塘、浅海养殖网箱、畜牧养殖圈舍等为主。而在温室大棚中应用农业环境技术,在其中安装、架设不同数量的环境采集节点,可24小时在线监测室内种养殖的环境信息。
2、室外的农业场景中
这种情况下主要是以水稻小麦大田、山地果园、露天大规模的蔬菜种植、湿地公园景区等露天场景的农业农情环境的监测,目前一般的做法是在相对于的场景里安装一台智能气象站,用于监测户外气象和土壤数据,包括空气温湿度、光照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并且可以农业气象监测站可实现全天候监控现场情况,采集的数据自动上传的服务器,用户通过用户客户端(电脑网页、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可实时查看管理,方便、快捷、精准。
总的来说,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各行业产业的应用及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农业生产种植来说,不可控的环境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利用农业环境监测技术对各项因素进行监测预警,能够为作物种植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